找到相关内容2400篇,用时12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龙门石窟的雕刻艺术

    三百一十尺。至正始二年(公元五○五年,始出斩山二十三丈。至大长秋卿王质,谓斩山太高,费功难就;奏求下移就平,去地一百尺,南北一百四十尺。”  “永平(公元五○八一五一一年尹刘腾奏为世宗(宣武...规模的修建。  龙门重新又成为石窟造像活动的中心是在唐代高宗武后(她曾长期住在洛阳宗的时期(公元六五○一七一○年,在玄宗李隆基的时期又开始沉寂下去。龙门的唐代石窟造像将在下章来谈。   龙门的北魏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152397.html
  • 佛陀的教学内容:《说处经》

    ”。“盛”,有炽盛、盛载的意思。“盛阴”,如《法乐比丘尼经》(二一O说:“若色、觉、想、行、识有漏(杂染烦恼有受,是谓阴即是盛阴。”这是特别用来形容杂染五阴的苦迫倾向的。“六内处”,也称为“六根...近代医学研究发现在脑部组织,有专司视觉、听觉、嗅觉::等不同功能的区域(组织,就与“六识身”这样的概念相接近。“六更乐身”,“更乐”也译为 “触”,个人倾向于认为是“认识”(而不是指“接触”的意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1953545.html
  • 八十年游心法海,千百秋光照人间

    在《印度之佛教》(1942年提出五期说:(一声闻为本之解脱同归;(二菩萨倾向之声闻分流;(三菩萨为本之大小兼畅;(四倾向如来之菩萨分流;(五如来为本之梵佛一体。在《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·序》(1964年提出三期说:佛法,大乘佛法,秘密大乘佛法;而在最早的《法海探珍》(1941年,曾将大乘佛法分为三系:性空唯名、虚妄唯识、真常唯心三系,也称三论。  大师在1989年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31461022.html
  • 试探北宋僧佛日契嵩释儒一贯思想

    道;(中庸解则闱释对儒教中庸思想宇宙心性之见解。以上所述各篇构成了佛日契嵩释儒一贯思想立场的主体,不但是佛日契嵩的代表作,同时也展现出契嵩思想的三个发展面向:家庭伦理、社会政治与体制、性命与性情。这三个面向都有具体回应的对象和命题,其中前两项和国家社会的伦理制度有关,后一项纯粹是在宗教哲学的层面上,以下分别述之。  (一(孝论的伦理观  首先,看(孝论。在孝论,契嵩明确主张戒孝合一。...

    妙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267857.html
  • 藏族传统绘画流派门当派创始人门拉顿珠研究综述

    为门当巴(意即门当人氏或门当钦姆(即来自门当地方的大画师。在一些藏文文献又称他为门当追固(即门当活佛,③这一称呼一直延续至今。2003年笔者到洛扎、门当等地进行实地考察时,当地群众仍在普遍使用... 1工布查布  蒙古族学者工布查布于清代乾隆七年(1742年在北京由藏文译出并注释的《造像量度经》[17]是汉文《大藏经》出现较晚的一部经典,也是该丛书关于古代佛教造像艺术的唯一一部经典,更是...

    达尔文·尼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2268829.html
  • 诸佛所说正要──四圣谛:《象迹喻经》

    圣谛为佛法的“正要”法,一切善法,皆为四圣谛所统摄,都可以归入四圣谛。也就是说:四圣谛是普遍性的真理,是通往解脱的必经之道。 在《分别圣谛经》(三一,佛陀赞扬尊者舍梨子(舍利弗说: “...而“得于观”(成就于观察力,建立修行的基础,而获得佛陀以“生母”来比喻的赞美。从这段赞美,我们也可以知道,四圣谛是“正见”、是智慧的一环。 从发现问题,确认它确实是个问题,而引发应当解决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2053546.html
  • 准提弘传历史

    的阇那崛多是最早将此咒译成汉语的译师。他在所译《种种杂咒经》(《大正藏》 21 册,即录有《七俱胝佛神咒》,亦即现代佛教徒耳熟能详的准提咒。此外,玄奘也曾译出准提咒。 在他所译的《咒五首》(《大正藏》 20册,也收有名为《七俱胝佛咒》的准提咒。 二、准提法之传入阇那崛多与玄奘所译的只是准提咒本身,并没有译出修持准提咒的方法或仪轨。在这方面,必须要等到唐高宗时的地婆诃罗与开元三大士来华时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00853153.html
  • 佛法的不共理则──因缘:《□帝经》

    》三六四八的解说,“起”为“有”的异名,不过“有”的说法, 恐怕是在《阿含经》集成以后,才出现的吧!“等起”,《望月》三八四八下的解说,就是指“意”,因为“意”能引发“身”、“口”二业,“身...他所说的“识”,就是那个能为善造恶,并且接受业报的主体,并且认为这个“识”,是在轮回生死(往生的变化,可以一直保持著不变(不更异的真实部份。这样的观点,就是所谓的“常见”,和《杂?一O四》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72153547.html
  • 四分律宗

    律藏。其后因佛教各派对戒律的理解不尽一致,所传戒律也有所不同。据僧史记载,中国汉地翻译戒律和实行受戒,始于三国魏嘉平(249~254。时印度昙柯迦罗来洛阳,见中国僧人只落发而未受戒,即译出摩诃僧只部戒本,以为持戒的准绳。又请印度僧立羯磨法(受戒规则创行受戒。正元(254~256,安息国沙门昙谛来洛阳,译出法藏部羯磨,从此中国僧从受戒即依法藏部的作法。东晋时又把《摩诃僧只律》、《十诵律》等...

    隆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05456256.html
  • 《东坡禅喜集》的文化价值

    乃九卷原刊本,日本元禄二年(1689野伯元亦据此本翻印。又有天启元年(1621本,乃经凌濛初增订,凡十四卷,并有冯梦祯等人的评点。20世纪以来,内地、台湾和日本多有影印或排印本。九卷本的内容大多包括在十四卷本,但前者卷九“佛印问答语录”在十四卷本未见,其实这一内容主要是从陈继儒《问答录》(一卷,有《宝颜堂秘笈》本抄出(原书四十则,抄录三十一则,此外则采自一些滑稽小品如《艾子杂说》、...

    张伯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142859410.html